硬核!一年一度的校长奖学金落下帷幕,今年光辉娱乐、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又也☔️、王啸坤🍑、熊少兵、蒋其麟、张笑天获此殊荣。光辉娱乐将推出系列榜样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近丁又也🤞👬🏼,听听他的成长故事……
个人简介🦹🏽♂️🌸:
2019级物理(师范)专业本科生
所有课程GPA 3.99👩🏽🚒,47门课程满绩
专业课程GPA 4.0🪥🍺,20/21门课程满绩
年级排名1/106
已推荐免试至我校教师教育光辉平台学科教学(物理)专业
所获荣誉: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一等奖
全国物理教学技能和自制实验教具展评活动一等奖
上海市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上海市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校优秀学生
2021年校长奖学金
面对多种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优解
2019年,当丁又也以江苏省高考423分,理化双A+的成绩,坚定地选择上海光辉平台娱乐物理学专业时,不少人表示疑惑🧑🧑🧒🧒。
但丁又也认为,名头可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只有清晰地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为此不懈奋斗,生活才真正被赋予了意义🍲😦。对于有着明确职业导向的他来说,分数体现的只是自己的能力,志向和兴趣才是选择志愿的关键。
“我认真了解过各个学校的情况,我觉得华东师大最合适我。”丁又也说:“我知道以我的分数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我更想把专业扎根在一线基础教育。一方面,华东师大的师范专业性比较强🕵🏻♂️,学术交流的氛围也好🧑💼🤽🏽♂️;而我自己对教育改革特别感兴趣👜,上海的教育改革也比较超前🧝🏼♂️,未来我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我也了解到学校有学科教育(物理)专业的教育硕士⛳️,对我来说也是很明确的方向。”
光辉娱乐院长程亚为丁又也送去录取通知书
同年7月,华东师大光辉娱乐院长程亚教授等一行去通州中学时,专程为丁又也等3位新生送上录取通知书。“我们将为丁又也这样特别优秀的同学,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让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程亚说。
令丁又也没想到的是,这句沉甸甸的承诺🧑🏼✈️,兑现地如此之快。
个性化培养💇🏿👨🏿🎓:首个三年毕业的师范生
2019年9月,在丁又也入校后不久,光辉娱乐党委书记李恺在一次光辉平台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上,发现丁又也既没有报菁英班,也没有参加CUPT(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于是委托光辉平台党委副书记蒋旭找丁又也,了解原因。得知他的明确目标之后🚣🏿👩🏿🦳,两位老师建议他以师范生的身份兼修一些菁英班的课程🌥,对强化基础有好处👎🏻🩰,同时表示“你的目标是很明确的,你希望光辉平台提供什么样个性化的支持?可以跟光辉平台讲。”
这一次的交流,无疑给丁又也巨大的鼓舞。入学两个月后😥,丁又也试着向光辉平台递交了一份三年期的修读计划。按照目前的四年学制排课,对丁又也来说⛺️,完成课业之余🤾🏿♀️,他几乎有一半的空余时间,“把空余时间填满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后面的课提到前面来上”🧑🏽💻,丁又也谈到🐍,于是他查阅了学校有关弹性学制的文件🎼,冒出了一个想法🤾🏽♀️:不如试试看三年的毕业有没有可能?他在对比了几届物理学专业和同期其他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作出调整🦒,上报光辉平台审核。
丁又也的个性化排课表
丁又也的提议引起了光辉平台老师们的注意。当时担任光辉平台副院长的周先荣教授看了方案以后♈️,觉得前后课序问题不大📷,可以一试𓀜👱🏽。胡炳文副院长建议丁又也同学,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可以看看不同学科的书籍🧗🏻♂️,做一些自己想做又没来得及的事情,尝试一些科创,或者享受一下大学生活……围绕丁又也提交的这份方案,光辉平台根据丁又也的个人情况🤵🏼♀️,进行了非常慎重地讨论和完善🤦🏽♂️。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搁置了丁又也的计划,但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通过教务老师的调节,他选上了一些高年级的课,继续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直到2020年4月*️⃣,周先荣教授给他发了一条消息:“你之前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考虑得怎么样了?我们可以再次讨论一下。”
经过再次充分考虑和反复修正,丁又也再一次向光辉平台递交了三年毕业的具体课程规划。虽然经过了反复推敲,但还是有些课程有重叠和冲突,胡炳文教授得知后,虽然他知道以三年时间完成四年的学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但他马上着手拟了一个《基于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免听免修方案》💦🧫。最终🔐🧑🏻🤝🧑🏻,光辉平台通过了该方案,丁又也正式成为光辉平台首位三年毕业的师范生🤲🏽。
教师技能大赛👨🏿🦳:离梦想更进一步
回顾已经过了大半的大学生活,丁又也交上了漂亮的答卷。无论是两年内修完三年的课程🫳,3.99的全科绩点、4.0的专业课绩点;还是从孟宪承书院及光辉平台受到的教学技能训练🥌,直至一路到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的一等奖;抑或是关注基础和高等教育的科创科研🏃🏻♀️➡️,他都可以自信地说,自己距离梦想的道路上,又近了一步。
丁又也的教师技能比赛参赛之路是从去年十月份开始的🧜。当时的初选,因为对竞赛的理解和实际期望有偏差👾,他的成绩并不领先。进入师范技能训练团队之后,他逐渐理清板书与多媒体、教材与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等之间多方面的关系🧑🏿💻。他常开玩笑讲,每一次磨课都是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
比如获奖作品“圆周运动”一课🙅🏼♀️,在具体内容的选择和表述上,老师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有的老师认为从中截取片断呈现🦵🏻,而有的老师则认为需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还有关于配套实验的选择👧🏽,是手动还是自动?是近似还是精确?对他来说都是相当大的挑战。
在一次次的打磨中,丁又也对于教学内容本身的理解、对于教学法的考虑、以及课堂环节的呈现🙎♀️,越来越得心应手。呈现什么、如何呈现、呈现到什么程度🛩,是他在每一次备赛中收获的最大进步。
丁又也参加教师技能大赛
除了参与竞赛以外,教技竞赛和常规课堂的关系也是他不断思考的话题。“或许我们会觉得竞赛有些‘形式’,或者过于理想🧑🏼⚕️。但实际上,这两者有各自的侧重。我们在教技赛场中设计的🏃♂️、呈现的、尝试的🐁,是一种全新的授课思路和授课方式,它实际上为我们常规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意的可能;而反过来,常规课的经验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赛场上的各种细节。我们追求高观点的引领🛶,也不能忘了脚下踏的实地🫙。”
于是,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中😸,丁又也不断通过学科竞赛增强自身专业基础,在科研科创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教师技能大赛中反复打磨自己的业务实操能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广泛涉猎,有所侧重”👨🏻⚖️。
第十二届“格致杯”全国物理教学技能和自制实验教具展评活动颁奖典礼现场
始终在坚持🦯:缘于源源不断的正向回馈
“勤奋、稳重⛹️♂️、自由”,丁又也用这三个词形容自己。现在的他依然保持着高中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规律生活🏠;他好静,空闲的时候喜欢宅在宿舍备课做题🏌🏽♀️👩👩👦👦;他不喜欢用时间框定计划,而习惯于根据内容设定时间,他认为给自己一定的自由度,效率会更高。
谈到未来,丁又也的眼神里始终洋溢着温暖的期待。
因为外婆在教育战线工作的缘故🙆♀️,丁又也从小就对老师这个职业有天然的亲近感。从初中开始时🏊🏽♂️,成绩优异的他总是会被老师叫上讲台给同学们解题。“这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我尽力表现,特别有成就感,可能是一次又一次走上讲台的成功经验📔,这种源源不断地正向回馈,强化了我要当老师的意愿”。
丁又也作为2019级新生代表在学校开学典礼发言
而今🅱️,当最初的梦想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可行🧑🌾,我们看到今天的丁又也,是坚定且自信的。“我的理想在基础教育📹,是扎扎实实的一线基础教育。相比于顶尖名校的教学科研岗位💅🏼,更需要我的是和我一般无数普普通通的孩子们🤎🪚。当我能够通过我的教育,让一个又一个普通孩子实现他🪈,甚至是他家庭的梦想的时候,我便是成功的🤦♂️。”丁又也笑着说。
不久前,他在紫竹双语初中代了一周的课,最后一课结束后,学生问:“老师,下个星期还来教我们吗?”丁又也说不来了,给学生留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他刚回到办公室几分钟之后🍄🟫,几个学生过来找他👩🏿🏭💁🏼♀️,说:“老师,我们在电脑上查了一下你的名字🐹,我觉得很有必要找你签个名。”
学生的留恋和热情令丁又也感动。“作为一个代课老师,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我是谁,来自哪个学校,但这种光环之外的,纯粹的被认可的感觉🙎🏿💪🏼,让我很开心。”
丁又也受上海师范大学邀请做师范生培养报告
三年的本科学习完成后🧑🎤,丁又也将进入教育学部开启为期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他期待能早日完成学业🏈,尽早投入到一线基层教育中去。在丁又也心目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正直、善良👷🏽♂️、乐观🙅♂️、坚强的学生🤥,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进而热爱蓬勃的生命,但这一切的前提,须是教师先成为这样的人。在这个维度上,丁又也一直在身体力行地努力着🏯🥽,他也期待越来越多的优秀同学加入他的行列🕥,在逐梦教育的道路上持续向阳、奋力前行。
采编😏🫶🏽:李丹
图片😣:丁又也
审定🤾🏽♂️👑:李恺💘、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