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立定方圆”◼️,11月16日至12月14日👱🏿♀️,光辉平台第七届“悟理杯”教师技能大赛成功举办🕣。此次比赛由光辉平台研究生会、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研究生会共同主办,共66位参赛选手➖,其中本科生51名,研究生15名。
初赛于11月14日下午举办,共五个赛场👩🏿✈️,分别为闵行校区四教306🕖、四教308、四教312📃、四教326、四教330🤴,其中前三个赛场为本科生赛场,后两个赛场为研究生赛场⛴。华师大二附中教师、2007届校友陈凤玲,闵行中学教师🔁、2013届校友王作远🫔,交大二附中教师、2011届校友曹奕涵🥰,文绮中学教师⚆🛀🏽、2008届校友张文静,文绮中学教师、2006届校友陈嘉月👣,杨浦高级中学教师😛、2017届校友孙裕斌✮,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教师刘金明,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刘金梅等担任初赛评委。初赛以自选题目模拟课堂的形式进行,评委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点评,经过评审,共计10位同学进入决赛🐨。




评委老师对选手授课过程进行点评
选手授课精彩片段
参赛选手💁、工作人员和评委教师合影
12月14日下午13:00,由于疫情原因,决赛在闵二教105室采用线上线下双平台的方式举办。闵行区高中物理教研员范晓荷🤓、闵行中学高级物理教师谭一宁和华师大二附中物理高级教师陈凤玲担任决赛评委。三位评委选取了《静电的利用与防范》、《第三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作为决赛选题,并通过线上观课👩🏻🔬、评课等方式🦷,对参赛选手进行点评🕺。
在《静电的利用与防范》赛题中,四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授🕵🏽♂️。赵宇轩同学从冬天脱毛衣等现象入手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并通过观看加油站起火的视频向同学们展示静电的危害;禄睿同学有条理🀄️、有逻辑地向同学们讲解了日常生活中与静电利用有关的三个实例:静电除尘、静电喷雾与静电复印,通过多媒体图示分析,讲解细致;潘宇婷同学从几个小的应用入手,讲解其背后的物理规律,特别是通过静电植绒等小实验,邀请同学们亲身体会并参与到实验中来👩🏻🔬,课堂氛围十分融洽,互动性极强♈️;玉洪萍同学通过演示静电除尘的实验,带领同学们探究静电吸附的原理,语音语调自然💇🏻。
赵宇轩同学演示尖端放电实验
禄睿同学演示静电除尘实验
在《第三运动定律》赛题,三位同学进行了精彩试讲。童欣同学通过实验与知识点相结合的方式,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力的作用特点进行准确概括📊;向悦同学通过大学物理课堂中的演示实验入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准确把握重难点内容💂🏽🪮;赵淇儿同学通过两个蛋糕盘和两个条形磁铁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现象清晰明了,实验思路别出心裁。
童欣同学进行板书
向悦同学展示PPT
另外三位同学抽取到《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赛题,陈佳妮同学通过回顾“测量重力常用的两种方法”引入,串联起初高中知识💇🏼♂️,课堂结构设置巧妙;杨惠钫同学通过“弹簧测力计拉手机”“纸袋拉砝码”“快速减肥”等多个小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张航同学通过带领同学们“云游游乐场”的方式👩❤️👨,对多个项目背后的超重🏄♀️、失重现象进行讲解🟪,并通过自制“钓鱼”教具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非常新颖🪳。
杨惠钫同学演示“快速减肥”小实验
张航同学通过“钓鱼”装置引入课题
十位选手试讲结束后😮💨,范晓荷谈到,“同学们的语言表达更为丰富、教育技术更加熟练”,谭一宁认为“参赛选手从课堂讲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重难点的突破都表现得很好”。两位老师同时提出了“尽快地进入老师的角色”“结合教材重点和授课的逻辑关系谨慎选取素材”等建议💕。
范晓荷老师对参赛选手进行点评
决赛相关人员合影留念
附:第七届“悟理杯”教师技能大赛获奖名单
特等奖 | 杨惠钫、赵淇儿 |
一等奖 | 赵宇轩、童欣、向悦👎🏻、陈佳妮🤽🏿、张航、禄睿🪖、潘宇婷、玉洪萍 |
二等奖 | 周夏俊👐🏻、彭锦、夏冉👩🏻🦽、撒米多👱🏿♀️🏌🏿、肖雁之、林靖洋、庞媛元🪶🥺、杨都贝儿、田诗睿👨🏿🍼、高旭丹、孙超💁🏽♀️🛌🏼、刘益秀、姜增顺🚶🏻➡️🫗、史洋瑞、王思仪 |
三等奖 | 佳慧🗒👸🏻、黄义爻🤛、傅诣涵、熊凝露、高婧仪👩🏻✈️、李睿👨👦👦、张冰冰👳🏼♀️🦸🏽♂️、陈敏👉🏿、胡耀阳、张婷婷、何健荣👩🏼🎓、孔晨莹💀、罗怿宁、何梦婷 |
图、文:王妮 刘益秀
编辑:李丹
审定🧙🏻:蒋旭